多數老師在實施某一教育手段后,總是期望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,如果不是這樣,接下來就可能對學生說出這樣的話語:“我不是剛剛和你說過嗎?”“你怎么總是不懂,我和你說過多少遍了!”“你為什么總是不改!”但是,就是這幾句話,會讓我們前面所做的一切都付之東流。 我不禁想起我用“三杯茶”讓一位孩子改掉上課打瞌睡這一毛病的故事。 第一次發現他上課打盹,我給他沖了一杯茶,誠心誠意地說:“這幾天是不是太累了,喝杯茶提提神就不會睡了!苯Y果,他一堂課沒有睡?梢幌抡n,他就又趴在了桌子上,像是習慣了似的。我取回了殘茶,到辦公室又給他重沖了一杯,上課前遞給他,微笑著說:“再喝一杯試試,應該管用的!闭f完,我去另一個班上課。下課后,從教室外我就發現,坐在第一排的他又趴在桌子上睡著了,還睡得很香。我伸手端過泡了兩回的茶,他也被身邊的同學推醒了。我微笑著說:“看來,你還需要第三杯茶!闭f著,我就端起茶杯往辦公室走,他緊緊地跟了出來,邊走邊說:“老師,真不好意思,我自己來吧……”到了辦公室,我又為他沖了第三杯茶。之后,他再也沒有在課堂上打瞌睡。 有的老師聽了這個故事之后問我:“你是否想過,在第幾杯茶時出現應有的效果?” 我的回答是:“沒有,我根本沒有想過要為他倒幾杯茶才能達到我的教育目的。我只是想用一杯茶讓他提神,從而能夠十分精神地上課,那就夠了。只是后來發生的比我想象的要好! 他們問:“那這是一種意外的收獲了?” 我面帶微笑看著他們:“大家說是,那就是吧。其實,我們都知道那不是! 他們又問:“如果不能取得教育效果,那么茶是不是白倒了?” 這時,我感到有點擔心:難道倒一杯茶給孩子,就是白倒?我忽然更加清楚,為什么我的方法總是有效果,而他們卻總是一次又一次失敗。 我不準備在文中繼續提出所謂的愛心了,因為我從來就不覺得愛心是一個老師的標志,那只是作為一個老師最基本的應該擁有的素質而已,沒有什么值得炫耀和大談特談的。 其實,在“三杯茶”的故事中,我最大的感受是,如果我們把它當作自己預設的教育手段,作為老師,我們能夠堅持到第幾杯? 我可以預測,很多時候,我們老師,總是在倒完第一杯茶的時候,沒有看到效果,便會這樣說:“你看,我都為你倒茶了,對你這么好,你怎么還是這樣的呢?你真讓我失望!”可能,這個時候,學生剛剛積累的感動就被這樣的話語完全帶走了。 或許在第二杯的時候,還會有老師這樣說:“我可是從來沒有這樣過的,你看看,趕快把自己的不足改正了吧……”直接把自己的行動和效果功利地結合在一起。 當然,有的老師也這樣問:“如果,他沒有改變,你準備怎么做?” 我微笑著答:“怎么做,我不太清楚,但我總是會和他多多交流的。不論是倒茶,還是做其它的事,只要他需要,只要他喜歡,我就會幫忙的! 寫到這里,腦海里忽然很深刻地出現了一句自己強調過的話:“教育,到了終端,便是耐心了!彪y道不是嗎?
|